师德建设

【师德先进模范】传播温暖践行教育使命,用心关怀铸就学生未来——记文理学院教师黎仲寅

来源: 作者: 编辑: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3-09-11  打印

感悟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奉献,心怀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情感,拥有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思想

—— 题记

在黎仲寅心里,当老师就是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。作为南宁理工学院一名普通的专任教师,他是学生口中亲切的“黎哥”,也是学生家长最信任的园丁,更是同仁在教学工作中学习的典范。他热爱工作,不断研究新的教学理论,提升专业知识,教学设计上搭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。课堂是一片希望的田野,是他辛勤耕耘的沃土,在课堂上,他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,以学生为主体,注重专业思维个性化指导和培养,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;另一方面,他充分尊重学生,待学生如同自己的挚友,有困难时施以援手,有苦恼时耐心开导,有疑惑时一起探究学习。与此同时,他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在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“好服务”胜于“好管理”的教育教学理念,以及“高关怀”胜于“高关注”的思想教育理念,他围绕学生,关爱学生,积极引导学生成长成才。

 

        一、“好服务”造就“好成绩”

作为一名专任教师,他始终坚持一个育人理念——教学过程不是“管理过程”,而是“服务过程”。

作为一名大学物理和线性代数课程的专任教师,对待学生从始至终都贯穿着“服务”学生的理念。为更好地达到服务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,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,深入浅出的讲解,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。在备课过程中,他课前认真钻研教材,认真传授每个知识点,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如何高效提升学习成果的转化,同时还参考其它教学资料,经过多次反思后逐一制定教学教案。在课堂反馈方面,及时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学效果,及时总结反思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,善于听取同仁的建议,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,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,不断打磨自身教学水平能力,只为让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的重要性和针对性。课堂上学生违反学习纪律,他便时刻关注学生,注重学生行为和心理反馈,调动学生积极性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以热情的服务式教学,热爱学生,关心学生,以“爱”的教育和耐心的付出换来学生的优异成绩。

        二、“高关怀”造就“高成效”

对学生宽容,严爱相济是同仁和众多学生对黎仲寅的评价,他不仅是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引路人,更是抚慰学生心灵的“灵丹妙药”。他多次引导有心理困惑的同学走出黑暗,走向光明。他始终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应该被区别对待,认定为重点关注或高度关注对象,他会从不同的角度赏识学生,并以期待的目光去等待他们进步,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,也正是有了他的“高关怀”育人模式,他才能带领那么多的学生走出低谷,奔向阳光。

一次在课堂上,他偶然发现一名学生左手上有一条条疤痕,课后他耐心询问学生疤痕的由来,起初学生不愿告知真相。但在他的多次耐心关怀下,学生也对他敞开心扉。据了解,学生从高中开始,就有一次次自残行为,通过深入了解,他得知,学生是和父亲沟通中存在障碍,双方没有做到相互理解。在他的多次沟通下,学生和家长做到了彼此坦诚,相互理解,学生也在他的关怀下一步步走向阳光,从此也不再自残。学生往好的方向的转变,这也让黎仲寅对自己的教育效果感到了欣慰。另外,有一次一名学生则因线性代数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找他倾述,他耐心听学生说完,并了解学生的其它各项情况。在沟通交流中,他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非成绩,而是这个学生内心自卑,缺乏自信。因此,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,积极引导学生,通过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。在聊天过程中,他也发现学生身上坚持学习、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。在他的不断鼓励、善意引导下,学生慢慢的走出了自卑。之后,他在校园中与该生偶遇,学生跑着过来向他问道:“黎老师,您还认得我吗?您给我做过心理咨询,自从那次以后,我整个人都开朗了很多。”他回答认得学生,并表明那不是心理咨询,那是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。在黎仲寅心里,学生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是他“高关怀”育人最大的成就。

 

        三、思想专业齐并进

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积极参加党课培训、党日活动等,不断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坚持执行党的政策和方针,做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,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青春。他积极参与学校和各部门组织的师德师风培训、教师能力培训等,是一名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。他认真学习教育理念,与时俱进,是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人民教师。同时,深夜别人休息的时候,他依然在努力备课、写项目申请书、看文献、跑程序、写论文,提升教师的自我素质和能力,立志成为深夜中最亮的那盏灯。因此,他才能主持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项、参与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两项、发表SCI论文两篇、教改论文两篇,并获得“互联网+”大赛区级银奖。

 

他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事业,虽然获得诸多荣誉,但是他仍不懈努力,戒骄戒躁,谦虚进取,不断提升自身科研学术能力,寻求更大突破。努力去实践新的教学理念,试图探索出适合学生认识观,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,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。

        在他心里,教师应是一支粉笔,两袖清风,三尺讲台,四季晴雨,加上五脏六腑,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,滴滴汗水,诚滋桃李芳天下。十卷诗赋,九章勾股,八索文思,七纬地理,连同六艺五经,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,点点心血,勤育英才泽神州。

南宁校区:广西南宁市广西-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6号

桂林校区: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山街317号

党政办公室:0771-6031550(南宁)0773-8998055(桂林) 招生就业处:0771-6031555(南宁) 0773-8998009(桂林)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-04-29 19:01:05